研究背景
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难题。我们常常把脂肪组织想象成一个“储能仓库”,但实际上它远比想象中复杂:脂肪组织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共同构成的动态生态系统。其中不仅包括存放能量的成熟脂肪细胞,还包括能够进一步分化的脂肪干细胞(adipocyte stem cells, ASCs),以及大量常驻的免疫细胞,而在脂肪的免疫细胞中,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。
过去的研究大多关注肥胖时炎症型巨噬细胞的作用,但对正常状态下巨噬细胞如何影响脂肪干细胞知之甚少。近年来提出的“亚组织位点(subtissular niche)”概念表明,不同微小区域中的巨噬细胞可能承担不同的功能。这意味着,局部免疫环境或许决定了脂肪干细胞是分化成“储能型白脂肪”,还是“燃能型米色/棕色脂肪”。如果能够找到并调控这一关键环节,就可能为肥胖和代谢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疗思路。
2025年8月28日,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eptal LYVE1+ macrophages control adipocyte stem cell adipogenic potential的论文。本研究发现,位于脂肪组织隔膜区的巨噬细胞群通过分泌TGFβ1信号调控邻近脂肪干细胞的分化命运,从而决定其向储能型白脂肪或产热型米色/棕色脂肪分化,进而影响脂肪组织可塑性与机体能量稳态。

核心发现
1、隔膜区域富集特异性巨噬细胞亚群
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与空间定位分析,将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按亚组织区域分类,发现位于脂肪小叶隔膜(septum)的巨噬细胞(sATMs)表现出独特的 LYVE1⁺CD209b⁺ 表型,且与早期脂肪干细胞(ASCsCD26⁺)空间上紧密邻近。


图:免疫荧光和定量分析显示,CD209b⁺、LYVE1⁺和MHCIIhi巨噬细胞在脂肪组织内呈现明确的亚组织分布,其中 LYVE1⁺与 CD209b⁺巨噬细胞主要定位于隔膜区,而MHCIIhi巨噬细胞则更集中于囊被或基质区域。
2、CD26⁺脂肪干细胞在隔膜区域富集并与sATMs共定位
研究将脂肪干细胞分为CD26⁺CD55⁺(早期)与 CD26⁻CD55⁻(晚期)两类,发现CD26⁺ ASCs主要集中在隔膜区域,且与sATMs高度空间邻近。在高脂饮食模型中,这类干细胞数量先上升后下降,提示其在脂肪扩张和应激反应中的动态变化。

图G:流式结果显示,CD26⁺脂肪干细胞在皮下与腹腔脂肪组织中均可检测到,但在腹腔脂肪(eWAT)中比例和数量显著更高,提示其在隔膜区域的富集特征。
图H:时间动态分析显示,HFD饮食过程中CD26⁺ASCs数量先升高后下降,说明它们在脂肪扩张与应激中的动态变化。
图I-J:免疫荧光结果表明,CD26⁺脂肪干细胞主要定位于隔膜区,并与LYVE1⁺巨噬细胞紧密邻近,显示两者在空间上高度共定位。
3、sATMs通过TGFβ1信号调控脂肪干细胞命运
配体-受体互作分析(NicheNet)提示TGFβ1是sATMs与ASCs之间的主要信号通路。实验验证显示,sATMs高表达TGFβ1及其前体LAP,而ASCsCD26⁺高表达TGFβR1/2,提示存在直接信号传递。


图:通过配体-受体互作分析(NicheNet),研究预测TGFβ1是sATMs与CD26⁺ASCs之间的主要信号通路,其下游靶基因富集于脂肪干细胞的分化相关通路。
4、删除sATMs或其TGFβ1可促进脂肪产热化并改善代谢
在小鼠模型中,通过特异性耗竭sATMs(Cd209b-DTR)或在LYVE1⁺/TIM4⁺巨噬细胞中敲除Tgfb1,均导致皮下脂肪组织出现米色化(beiging)和能量消耗增加,同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和代谢紊乱具有保护作用。这些效应独立于摄食量,主要归因于能量代谢改变。


图A-F:缺失TGFβ1的小鼠在高脂饮食下体重增长减缓,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改善。
图I-N:皮下和棕色脂肪中UCP1明显升高,直肠温度升高,提示能量消耗增强。
图O:sATMs缺失导致CD26⁺脂肪干细胞数量发生改变,说明其命运受巨噬细胞信号调控。
5、人类脂肪组织中也存在类似巨噬细胞群
在人类肥胖患者的皮下和内脏脂肪组织中,鉴定到与小鼠sATMs对应的CD206⁺LYVE1⁺巨噬细胞群(hsATMs),其高表达TGFB1,并与人类CD26⁺CD55⁺脂肪干细胞邻近分布,提示该机制在人类中具有保守性。



图A-C:在人类脂肪组织中鉴定出CD206⁺LYVE1⁺巨噬细胞(hsATMs),其高表达TGFβ1相关分子。
图I-J:CODEX成像显示hsATMs与CD26⁺脂肪干细胞紧密共定位。
研究结论
本研究揭示了脂肪组织隔膜区的LYVE1⁺CD209b⁺巨噬细胞(sATMs)在调控脂肪干细胞命运中的关键作用:这些细胞通过分泌TGFβ1信号,促使邻近的CD26⁺脂肪干细胞(ASCs)向白脂肪方向分化,从而促进能量储存。当通过遗传或消融手段去除sATMs或敲除其Tgfb1基因时,ASCs的分化倾向发生逆转,更易生成产热型米色/棕色脂肪,伴随能量消耗增强、体重增长减缓以及葡萄糖代谢改善。进一步在人类样本中也发现了类似的CD206⁺LYVE1⁺巨噬细胞(hsATMs),提示这一机制跨物种保守存在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中应用了CODEX超多重染色技术,可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十余种标记物,并保持空间分辨率。这一技术优势使研究者能够在复杂的人类脂肪组织微环境中,精确定位hsATMs与CD26⁺脂肪干细胞的空间关系,从而直观验证了巨噬细胞-干细胞互作的存在与特异性。相比传统免疫荧光,CODEX的高通量和空间信息整合能力,为揭示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手段,也凸显了空间多组学技术在代谢与免疫研究中的前沿价值。
参考文献:
Yu X, Hu Y, Lim HY, et al. Septal LYVE1+ macrophages control adipocyte stem cell adipogenic potential. Science. 2025;389(6763):eadg1128.
doi:10.1126/science.adg1128